近年來,胸部手術的適應癥及操作技術均有了很大的發(fā)展,一般性適應癥不再局限于肺結核、化膿性肺炎、肺大泡等,目前還包括胸部惡性腫瘤(主要為肺和食道)、食管病變、胸部外傷及縱膈腫瘤等。而支氣管鏡、縱膈鏡及開胸活檢等診斷性操作也已廣泛應用于臨床。
在手術或者診斷性操作中,為了保護健側肺免受對側污染或者為了方便手術操作,肺手術和胸腔其他器官手術都需要肺隔離技術。當代麻醉,實現(xiàn)肺隔離技術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雙腔支氣管內導管(DLTs)、單腔支氣管導管、單腔氣管導管結合支氣管封堵器。其中以使用DLTs是目前最常用的肺隔離技術。
單腔氣管導管結合支氣管封堵器的肺隔離技術由于其良好的臨床效果近幾年在臨床中逐漸被大量使用。我科在六安市率先引進支氣管封堵器,在我院胸科手術中臨床實際應用,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并對比使用DLTs,單腔氣管導管聯(lián)合支氣管封堵器在胸科手術中實現(xiàn)的肺隔離技術,有十分明顯的優(yōu)點。
所謂的肺隔離技術,即有效的控制雙肺,尤其是患側肺或者開胸側肺的膨脹和塌陷(即隔離雙肺呼吸)。同時由于支氣管氣囊的封堵作用,同時避免了患側肺污染物流向健側肺。如圖(1)、圖(2)即為DLTs和支氣管封堵器兩種方法實現(xiàn)的肺隔離技術。
圖(1)雙腔氣管導管肺隔離

圖(2)單腔氣管導管聯(lián)合支氣管封堵器肺隔離

單腔氣管導管聯(lián)合支氣管封堵器肺隔離操作簡介:【圖(1)】
第一步:全麻常規(guī)誘導,面罩充分給氧,首先選擇合適的單腔氣管導管(內徑≥7.5mm),行氣管插管,并調整導管方向和深度到合適,使導管下端開口處斜坡對準需隔離側主支氣管方向。
第二步:通過單腔導管管腔緩慢插入支氣管封堵器,尾端朝下,方向同樣對準需隔離側主支氣管方向。直至明顯“突破感”(尾端滑過氣管隆突的感覺),套囊即進入主支氣管。套囊充氣,聽診器聽診雙肺隔離完善,完成操作。
與此相比,常用的DLTs肺隔離技術,常有如下缺點或并發(fā)癥:
(1) 雙腔氣管導管外徑較粗,行插管時常常會損傷到呼吸道。
(2) 雙肺分隔定位較難,尤其是右上肺主支氣管開口處易被套囊阻塞。
(3) 導管內徑過細,術中易氣道高壓。
(4) 支氣管套囊過度充氣可引起支氣管破裂。
(5) 可供選擇的型號較少,臨床受一定的限制。
支氣管封堵器實現(xiàn)的肺隔離技術則具有以下優(yōu)點:
(1) 利用套囊阻塞手術側支氣管實現(xiàn)單肺通氣,其插管難度等同于一般單腔氣管插管。而單腔氣管導管外徑小,內徑寬的優(yōu)點既可保護呼吸道,又可減小氣道壓力。
(2) 操作簡便,毋需考慮對側支氣管開口對位情況。
(3) 尾端套囊為低壓高容型,保護支氣管不致于過度充氣而壓迫呼吸道。
(4) 單腔導管口徑的選擇有較大的余地。
(5) 對于術后需要呼吸治療者,只需要拔出封堵器既可,保留單腔導管,無需更換導管。
綜上所述,單腔氣管導管結合支氣管封堵器實現(xiàn)的肺隔離技術,其臨床效果以及在諸多方面均優(yōu)于雙腔氣管導管,同時減少了大量雙腔氣管導管插管帶來的并發(fā)癥。支氣管封堵器在胸科手術中的應用正在逐漸取代雙腔氣管導管。我科也將在以后的胸科手術麻醉中,逐漸完全掌握支氣管封堵器新技術,取代雙腔氣管導管,為手術醫(yī)生提供更好的胸科麻醉,為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生命保障。
(麻醉科 楊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