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鈴鈴,病理科的電話鈴聲響了:“請問我們剛才送檢的快速冰凍結果出來了嗎?是良性還是惡性?”
什么是術中冰凍病理檢查?
術中冰凍病理檢查是利用物理降溫的方法,將新鮮切除的組織冷凍使其產生一定的硬度進行切片,切好的冰凍切片不經(jīng)過常規(guī)的固定、脫水和包埋等程序,直接染色,最后在顯微鏡下進行觀察,出具病理報告。由于冰凍制片速度快,一般30分鐘內即可發(fā)出病理報告。
術中冰凍病理檢查有哪些作用和意義?
1.確定病變性質(腫瘤/非腫瘤?良性/惡性?),以決定后續(xù)的手術方案;
2.了解惡性腫瘤的擴散情況,包括腫瘤是否浸潤相鄰組織,有無區(qū)域淋巴結轉移等;
3.確定腫瘤部位的手術切緣有無腫瘤組織殘留,幫助手術醫(yī)生確定手術范圍;
4.辨認組織,例如甲狀旁腺、輸精管、輸卵管及異位組織等。
術中快速冰凍診斷在臨床工作中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但是也有其①局限性、②適用范圍、③慎用范圍和④不宜應用范圍,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局限性:
術中冰凍要求病理醫(yī)師在很短時間內(30分鐘),根據(jù)對切除標本的巨檢和組織塊快速冷凍切片的觀察,向手術醫(yī)師提供的參考性病理診斷意見。
但由于冷凍切片取材有限,時間有限,制片質量有限,與常規(guī)石蠟切片的病理診斷相比,快速活檢會診具有更多的局限性和誤診的可能性,準確率在95%左右。有的病例難以快速診斷,需要等待常規(guī)石蠟切片進一步明確診斷。
適用范圍:
1. 需要確定病變性質(如腫瘤或非腫瘤/良性腫瘤或惡性腫瘤等),以決定手術方案的標本。
2. 了解惡性腫瘤的擴散情況,包括腫瘤是否浸潤相鄰組織、有無區(qū)域淋巴結轉移等。
3. 確定腫瘤部位的手術切緣有無腫瘤組織殘留。
4. 確認切除的組織,例如甲狀旁腺、輸卵管、輸精管及異位組織等。
慎用范圍:
涉及截肢和其他會嚴重致殘的根治性手術(例如喉癌、陰莖癌等)切除的標本。需要此類手術治療的患者,其病變性質宜于手術前通過常規(guī)活檢確定。
不宜應用范圍:
1. 疑為惡性淋巴瘤。
2. 過小的標本(檢材長徑≤0.2cm者)。
3. 術前易于進行常規(guī)活檢者(例如胃癌、腸癌、肺癌等可通過內窺鏡活檢術前診斷)。
4. 脂肪組織、骨組織和鈣化組織。
5. 需要依據(jù)核分裂象計數(shù)判斷良、惡性的軟組織腫瘤(例如子宮平滑肌肉瘤)。
6. 主要根據(jù)腫瘤生物學行為特征而不能依據(jù)組織形態(tài)判斷良、惡性的腫瘤(例如甲狀腺濾泡腺癌、某些乳頭狀癌)。
7. 已知具有傳染性的標本(例如結核病、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
作為30分鐘內即可出結果的術中冰凍病理檢查,看似簡單,實際上卻“壓力山大”,要求穩(wěn)中求快,精益求精,這就對病理診斷醫(yī)生和技術人員提出了很大的挑戰(zhàn)。
整個過程需要病理科各個崗位人員的密切配合:取材人員對標本異常部位的識別,技術人員良好的切片、制片技術,診斷人員敏銳的洞察力和豐富的經(jīng)驗,才能出具一份準確的病理報告。
盡管冰凍檢查有其優(yōu)點,但其并非萬能,也有它的限制性和局限性,對于術中診斷不能明確的病例,我們還是需要等待術后的常規(guī)石蠟檢查,必要時借助免疫組化或分子檢測等輔助手段,以便外科醫(yī)生確定下一步的治療方案。(病理科 殷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