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風痰瘀阻、竅絡(luò)閉塞
證見記憶力減退,神情呆鈍,伴眩暈頭痛、失眠或嗜睡,頭身困重,懶動嗜臥或伴肢體麻木,或拘急僵直,舌淡紅或黯紅。苔白膩,脈弦滑或細澀。
【治法】熄風通絡(luò)、化痰開竅。
【方藥】天麻鉤藤飲加減:天麻、鉤藤、菊花、茺蔚子、全蝎、地龍、法半夏、白術(shù)、女貞子、枸杞子、懷牛膝、石菖蒲、郁金、生牡蠣等。若痰濕蒙閉清竅或可蘇合香丸加減
2. 髓海不足
證見智能減退,頭暈耳鳴,懈怠嗜臥,齒枯發(fā)焦,腰膝酸軟,動作笨拙,步履艱難或哭笑無常,喃喃自語,終日不語,舉動不經(jīng)。舌淡苔白,脈沉細而弱。
【治法】補腎填精、益髓增智。
【方藥】補腎益髓湯加減:熟地、山茱萸、紫河車、龜甲膠、續(xù)斷、骨碎補、補骨脂、遠志、石菖蒲等。
3. 脾腎兩虛
神情呆滯,沉默寡言,記憶減退,失認失算,口齒含糊,伴腰膝酸軟,肌肉萎縮,倦怠流涎,四肢欠溫,納呆乏力,腹脹便溏,舌淡體胖。苔白或白滑,脈沉,細弱,雙尺尤甚。
【治法】補益脾腎、生精益智。
【方藥】還少丹加減:熟地、枸杞子、肉蓯蓉、巴戟天、杜仲、懷牛膝、益智仁、遠志、石菖蒲等。
4. 肝腎精虧
神情呆滯,反應(yīng)遲鈍,沉默寡言,記憶減退,理解計算力差,頭暈?zāi)垦;蚨Q,或肢體麻木,舉動不靈,腰膝酸軟,舌質(zhì)黯紅。苔薄白或少苔,舌體痩小,脈沉細弱或細弦。
【治法】補益肝腎佐潛陽熄風。
【方藥】左歸飲加減:熟地、枸杞子、菟絲子、鹿角膠、龜板、懷牛膝、山藥、山茱萸、益智仁、遠志、石菖蒲等。
5. 氣虛(氣滯)血瘀
神情呆滯,智力減低,面色無華,氣短乏力,或偏側(cè)肢體活動無力,或酸脹麻木,或兼胸悶太息,面色黯滯,煩亂少寐,舌黯淡或瘀斑,脈弦細或沉緩而澀。
【治法】益氣(理氣)化瘀,通絡(luò)開竅。
【方藥】補陽還五湯加減:黃芪、當歸、黨參、赤芍、地龍、川芎、桃仁、紅花、水蛭、郁金、石菖蒲、遠志等。
6. 心脾兩虛型
思慮傷脾,精神疲憊,食少心悸,形體消瘦,健忘失眠,舌質(zhì)淡,肪細無力等。
【治法】用補養(yǎng)心脾法進行治療,
【方藥】歸脾丸加減:藥物選用白術(shù)、茯苓、黃芪、龍眼肉、酸棗仁、遠志、大棗、生姜、黨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