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七月交,時雨正滂沱。七月,梅雨已到,盛夏將至,空氣濕度大、溫度高,注意防范食源性疾病、感染性腹瀉病及高溫中暑。
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指食品中致病因素進入人體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包括食物中毒。常見癥狀有惡心、嘔吐、腹痛、腹瀉,有時還伴有發(fā)熱、頭痛等癥狀。

健康提示
? 保持清潔:做好手衛(wèi)生,交替處理生、熟食品過程中和餐前便后洗手,經常清潔消毒餐具。
? 燒熟煮透:食品加工要燒熟煮透,冷藏的剩菜剩飯也要徹底加熱后食用。
? 安全存放:熟食和易腐爛的食物要及時冷藏。
? 食材安全:在有衛(wèi)生保障的超市或菜市場購買食材,瓜果蔬菜食用前也要清洗干凈。
感染性腹瀉
感染性腹瀉病是指除霍亂、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由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等病原體感染腸道,引起的以腹瀉為主要癥狀的一組傳染病。
臨床以腹痛、腹瀉等胃腸道癥狀為主,并可有發(fā)熱、惡心、嘔吐等癥狀,伴有不同程度的脫水和電解質紊亂。

健康提示
? 做好手衛(wèi)生,飯前、便后、制備食物之前用肥皂或者洗手液洗手。
? 避免飲用生水或污染的水源,瓜果蔬菜要洗凈,避免食用發(fā)霉變質的食物。
? 生熟食物注意分開存放,避免交叉污染。
? 居家注意消滅蒼蠅、蟑螂等昆蟲媒介,保持廚房衛(wèi)生環(huán)境。
? 日常保持適當的體育活動,增強機體抵抗力。
? 癥狀嚴重者要及時到定點醫(yī)院的腸道門診就診。在疾病期間,保證充足的睡眠,注意休息,有利于疾病的恢復。
高溫中暑
中暑是由于熱平衡和(或)水電解質代謝紊亂、有效循環(huán)血量減少而引起的一種以體溫升高和(或)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障礙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礙等為主要表現的急性全身性疾病,嚴重時可導致死亡。

健康提示
? 補充水分及電解質。少量多次飲水,保持身體水分。在高溫環(huán)境中工作的人群,應適當補充含鹽或電解質的飲品。
? 關注氣溫變化,及時進行調整。關注氣溫變化,了解高溫天氣注意事項及作業(yè)時間要求。當過于炎熱時,可用濕毛巾擦拭皮膚,讓水分蒸發(fā)幫助散熱。避免大量出汗后直吹空調,應先擦干汗液或者更換被汗水浸濕的衣物后,再進入空調房休息。
? 合理飲食,補充營養(yǎng)。以易消化的清淡飲食為主,多食用含水量較高的新鮮蔬菜和水果。
? 規(guī)律起居,保證充足休息。規(guī)律充足的睡眠使大腦和身體得到放松,有利于防范職業(yè)性中暑等健康風險的發(fā)生。睡眠時不要躺在空調的出風口和電風扇下。 (供稿:感染管理與疾病控制部)